TC18自由锻件3t锤准β锻工艺分析及过程控制
文/李幸福,姚彦军·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
TC18是一种近β型钛合金,该合金具有高强度、高韧性、高塑性、淬透性好、可焊性好等优点,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的机身和起落架上的大型承力结构件。该材料对锻造温度敏感,尤其对加热过程及锻造过程的控制是该材料锻造的难点,要得到合格的锻件,必须在加热及锻造过程方面严格控制。在实际锻造生产中,需要在准β锻下成形,使其满足使用要求,TC18的锻造需对来料的情况进行复验,不同的原材料结果所采用的锻造方法不同。本文针对锻件的要求对原材料按标准复验后,判定合格和不合格的两种情况;进行分析,确定不同的锻造方案,采用不同的加热和生产过程控制,最终得到所要求的组织,使其满足使用要求。
本文以某厂所需锻件,用不同的生产方案以实际生产情况为依据,研究TC18钛合金准β锻的加热及锻造过程控制对其内部组织的影响情况。
问题提出
TC18是一种高合金化的钛合金,其名义成分为Ti-5Al-5Mo-5V-1Fe,Tβ转变温度为870℃~880℃。TC18可以在淬火和退火状态下使用,但通常在退火状态下使用。加热和锻造过程的控制是该材料生产的难点,对内部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一些资料讨论了常规锻造温度对TC18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,但对TC18准β锻研究较少。
TC18钛合金在3t自由锻锤生产时,在准β锻温度下成形对合金组织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其结果表明;显微组织对温度的影响敏感,在两相区锻造时,显微组织由初生α相和β相转变组织组成,随锻造温度的升高,初生α相含量变少,尺寸增大,等轴程度增加。在相变点以上锻造时若锻造时间过长得到魏氏组织。该组织相对于等轴组织,室温和高温强度增加,拉伸塑性降低,室温冲击降低,在相变点以上锻造时若锻造时间控制得当可获得均匀的网篮组织,该组织虽然室温塑性不如等轴组织,但其强度高,高温性能、断裂韧性及疲劳性能都优于等轴组织。
TC18锻造对原材料的原始状态(力学性能、低倍、高倍、探伤结果及KIC指标)按标准的各项复验指标提出较高的要求;本文针对按原材料标准复验后,判定合格和不合格的两种情况;就内部组织进行分析;确定不同的锻造方案;情况如下。
⑴合格的原材料是指对相关指标复验后基本满足标准要求;(低倍、高倍、探伤)采用中间制坯+β相变点上锻造,因为已复验合格原材料低倍显微组织比较均匀,同时为了减少相变点上锻造时间过长而得到魏氏组织,通过相变点下制坯后,在相变点上锻造使其内部组织转变为所需的网篮组织。
⑵不合格的原材料是指对相关指标复验后不满足标准要求(低倍显微组织有初生α相和β相转变组织组成;探伤超标);需在相变点下改锻+机加后检验低倍、探伤+中间制坯+在相变点上锻造;使其内部组织转变为所需的网篮组织即可。在相变点下改锻,使等轴组织均匀,检查制坯,确定是否进行相上锻造,并为相变点上锻造提前预制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,减少相上锻造工步,避免出现魏氏组织。
如何控制加热参数及锻造过程使其获得预期的组织和性能,是TC18钛合金准β锻造的难点问题。
加热过程控制要点
TC18钛合金在相变点上锻造是指在加热炉中的实际料温应符合准β锻造要求的温度。
一般钛合金锻造采用高温电炉加热,炉子均匀性应符合Ⅲ炉要求;炉温温差范围在±14℃之间。对于对温度敏感的TC18钛合金在β锻造的温度偏差应控制在±3℃;如何使其满足上述要求,应采用热电偶带料测温与仪表对比办法来解决上述。具体细则如下。
⑴加热时锻件必须用垫块悬空加热。垫块高度选在50mm~80mm,并保证加热设备处于良好生产状态时方可加热坯料;一般垫块采用耐火砖,目的是保证坯料上下加热均匀。
⑵坯料入炉时,仪表人员必须绑热电偶带料测温,加热时,仪表显示温度为工艺规定温度,巡检仪显示温度为实际炉膛料温温度,两者温度对比,允许温度偏差范围在±1.5℃;若温度偏差范围超出±1.5℃时,应采用调整仪表温度来保证工艺设定的要求;可调整仪表显示温度,直至与巡检仪显示为规定温度(允许超差±3℃);设定温度为:相变点上-3℃≤T设定≤相变点上3℃的范围内。
⑶在升高温前应确认锻造设备处于完好状态,确保相变点上保温时间到时应立即生产,在3t自由锻锤生产时允许延长保温时间为T延≤10min。
⑷出炉时可采用光电测温计随时监测料温;保证终锻温度T终锻≥750℃。
锻造过程的控制要点
锻造是对锻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工序。如何控制在β温度下锻造使其获得预期组织是TC18钛合金准β锻的关键问题。
⑴一般的钛合金生产方案确定:采用改锻→中间坯检测→相变点下锻造成形的方法,进行材质改锻;改锻后中间坯进行100%低倍检查、探伤和抽样高倍检查,合格后进行锻造成形。而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来说,TC18钛合金准β锻采用β相变点下+β相变点上成形方法;即相变点下改锻后中间坯检查探伤;合格后成形。
⑵改锻的主要目的:在相变点β下改锻,采用镦粗→拔长,目的是使材料内部组织均匀,细晶粒,同时通过改锻使其尺寸接近锻件尺寸,从而减少相变点上成形时间,避免得到魏氏组织。
⑶改锻方法:镦粗→拔长。
⑷工艺流程:改锻→中间坯机加→探伤→锻造成形→热处理→理化检测。
⑸锻造温度的确定:Tβ-30℃改锻;Tβ-30℃中间坯;Tβ+15℃成形。
⑹镦粗拔长改锻工步设计。
1)变形量的确定:20%~30%。
2)火次确定:根据原材料的状态、锻件重量和生产设备的能力确定;一般在3t自由锻锤的生产重量为20kg~60kg;火次一般为2~4火完成。
3)每工步镦拔次数变形量:采用镦粗比1∶2,拔长比1∶2。
4)中间坯锻件尺寸确定:一般采用接近锻件要求的尺寸,并考虑到中间检测后不合格可以返修的形状最好;尽可能在相变点上锻造时能够1火完成,尽可能保证较高的锻造温度,锻造后的尺寸尽可能的符合最终锻件尺寸,以减少后续的火次,中间坯尺寸需考虑最终锻件的成形,保证在准β锻时各部位的变形量在20%~30%;一般自由锻件中间坯宽度尺寸为锻件宽度的85%~90%为最佳。
5)改锻时严格按流线方向锻造,最后1火变形后截面必须均匀,长度尺寸必须严格控制。
6)生产前对设备进行检查,保证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。
7)送进量:每锤压下量为中间制坯高度的1/3~1/2。
8)坯料转移时间≤30s,终锻温度≥790℃;冷却方式为锻后空冷。
生产实例
生产锻件的主要参数
锻件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。
表1 生产锻件主要参数
表2 原材料化学成分理化复验
表3 原材料力学性能理化复验
⑴原材料复检合格。
1)对原材料化学成分WT%按标准进行复检,结果为合格。如表2所示。
2)对原材料力学性能按标准进行复检,结果为合格,如表3所示。
3)低倍组织。无清晰晶,未见冶金缺陷,如图1所示。低倍按图1中1~5级直径为φ210mm的棒料,2019年5月生产批次,合格。
4)高倍组织。如图2所示,为均匀的等轴α组织。直径为φ210mm的棒料;高倍按图中1~3类。
图1 低倍组织无结晶
图2 高倍组织为均匀的等轴α组织
5)探伤。标准:A级;标准:按φ2.0mm平底孔,结果合格。
6)KIC标准。标准数据:≥55;实测:59.5~58.6,结果合格。
⑵原材料复检不合格。
1)对原材料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理化复检,其结果均合格。
2)低倍组织。有清晰晶,且不均匀,标准,如图3所示。直径为φ210mm的棒料;低倍按图3中1~5级。
图3 低倍组织有结晶
3)高倍组织。如图4所示,等轴α大小相差很大,甚至晶界处出现粗大条状α相。直径为φ210mm的棒料;高倍按图4中1~3类,不合格。
图4 高倍组织等轴α组织大小相差大
4)探伤。标准:A级;标准:按φ2.0mm平底孔。实测:平均杂波-6dB~-4dB,局部为-2dB,不合格。
5)KIC。标准数据:≥55;实测:42.7~49.3,不合格。
锻造、热处理、机加及检查
⑴对于原材料不合格情况采取的锻造方法。
1)为了使不均匀的等轴组织变均匀,同时细化组织,选取在相变点下30℃时改锻,按照镦粗比1∶2,拔长比1∶2;每工步变形量为20%~30%,来确定改锻尺寸;六镦六拔六火完成后锻至中间坯尺寸(中间坯尺寸确定:一般采用接近成形尺寸要求的尺寸,并考虑到中间检测后不合格可以返修的形状最好;保证1火完成,尽可能保证较高的锻造温度,以减少后续的火次,中间坯尺寸需考虑最终锻件的成形,保证在准β锻时各部位的变形量在20%~30%)。该锻件的中间坯尺寸确定为160mm×170mm×180mm;在保证合适变形量的情况下,反复镦拔一方面使沿晶界分布的粗大的条状α相可以被击碎,同时使等轴α变得均匀且细小。
2)机加探伤,按A级进行,合格后进行相变点上锻造(β锻造)。
3)准β锻造按温度按Tβ-30℃+Tβ+15℃锻造;工步为160mm×160mm×180mm锻造至(130±3)mm×(190±3)mm×(180±3)mm,180mm方向为原流线方向;保证合适的变形量,变形量太大,则α相会球化,甚至导致α相超标,变形量太小,晶界α破碎效果不佳,晶界α连续,影响塑性,所以尺寸需严格控制,同时相变点上的锻造时间不易过长防止出现魏氏组织。
4)热处理按一次退火820℃,保温180min后空冷+二次退火620℃保温360min后空冷。
5)机加探伤面探伤,按A级锻件100%进行探伤,结论为8件探伤合格;1件局部有单显为-6dB,该件做理化解剖。
6)力学性能见表4、KIC见表5、氢分析见表6,低倍:符合图1的5级;未见冶金缺陷,见图5。高倍:符合图2的8级,见图6;放大倍数200×。
⑵对于原材料合格情况。
1)采取锻造方法:因显微组织比较均匀,同时为了减少相变点上锻造时间过长而得到魏氏组织,在相变点下制坯。在相变点上锻造,目的使其内部组织转变为所需的网篮组织即可。用相变点下30℃中间制坯+相变点上15℃成形,中间坯尺寸确定与合格的原材料锻造方法相同。
表4 室温力学性能
表5 KIC
表6 氢分析
图5 低倍组织未见冶金缺陷
图6 高倍组织放大200倍
2)准β锻造温度按Tβ-30℃+Tβ+15℃锻造;工步为160mm×160mm×180mm锻造至(130±3)mm×(190±3)mm×(180±3)mm,180mm方向为原流线方向;二火完成;保证合适的变形量,变形量太大,则α相会球化,甚至导致α相超标,变形量太小,晶界α破碎效果不佳,晶界α连续,影响塑性,尺寸需严格控制,同时由于在β单相区锻造,塑性较好,要严格控制锻锤敲击频率。
3)热处理后空冷机加探伤,按A级锻件100%进行探伤,结论为合格,理化解剖。检查低倍和高倍;低倍组织见图7;高倍组织见图8;力学性能见表7;KIC见表8;氢分析见表9,均符合锻件要求。
4)力学性能见表4、KIC见表5、氢分析见表6、低倍见图3、显微组织均合格。低倍:符合图1的5级;未见冶金缺陷,见图3。高倍:符合图2的4级,见图4;放大倍数200×。
结论
⑴按锻件要求对于原材料复检不合格的锻造工艺为:采用改锻+中间坯检查+相上锻造,改锻使其组织均匀,中间坯检查确定是否达到准β锻组织要求,相上锻造目的是得到均匀的网篮组织,锻造过程变形量要严格控制。
表7 室温力学性能
表8 KIC
表9 氢分析
图7 低倍组织未见冶金缺陷
图8 高倍组织放大200倍
⑵按锻件要求对于原材料复检合格的锻造工艺为:中间坯锻造+相上锻造,中间坯锻造使其尺寸接近成形尺寸,从而减少相变点上成形时间,避免得到魏氏组织。
⑶中间坯尺寸的确定:一般采用接近锻件成形的尺寸,并考虑到中间检测不合格后可以返修的形状为最佳;并且尽可能在准β锻时能够1火完成,并保证较高的锻造温度,锻造后的尺寸尽可能的符合最终尺寸要求,以减少后续的火次,中间坯尺寸需考虑最终锻件的成形,保证在准β锻时各部位的变形量在20%~30%;一般自由锻件中间坯生产时宽度尺寸为锻件最终要求宽度的85%~90%之间。
⑷对于准β锻要严格控制相变点上锻造时间防止出现魏氏组织,同时对于变形量要严格控制到20%~30%,变形量太大,则α相会球化,甚至导致α相超标,变形量太小,晶界α相破碎效果不佳,晶界α相连续,影响塑性。合理确定中间坯尺寸,争取相上锻造1火完成;从而可得到性能要求和组织均符合标准的锻件。
作者简介
李幸福,质量管理部副部长,工程师,主要从事军工企业现场质量控制工作,具有20年的管理经验,多次在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。
TC18是一种近β型钛合金,该合金具有高强度、高韧性、高塑性、淬透性好、可焊性好等优点,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飞机的机身和起落架上的大型承力结构件。该材料对锻造温度敏感,尤其对加热过程及锻造过程的控制是该材料锻造的难点,要得到合格的锻件,必须在加热及锻造过程方面严格控制。在实际锻造生产中,需要在准β锻下成形,使其满足使用要求,TC18的锻造需对来料的情况进行复验,不同的原材料结果所采用的锻造方法不同。本文针对锻件的要求对原材料按标准复验后,判定合格和不合格的两种情况;进行分析,确定不同的锻造方案,采用不同的加热和生产过程控制,最终得到所要求的组织,使其满足使用要求。本文以某厂所需锻件,用不同的生产方案以实际生产情况为依据,研究TC18钛合金准β锻的加热及锻造过程控制对其内部组织的影响情况。